古诗词

张唐卿

张唐卿(一○一○~一○三七),字希元,青州(今属山东)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以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四年,卒,年二十八。事见《安阳集》卷四七《故将作监丞通判陕府张君墓志铭》。 张唐卿的作品>>

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昇王,册爲皇太子。干兴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献刘太后称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亲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庙号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今录诗十三首。 宋仁宗的作品>>

徐復

徐復,字復之,一字希顔,莆田(今属福建)人。尝举进士不第。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召爲大理评事,辞归,赐号沖晦处士。后居杭州讲学,与林逋往来,称二处士(《莆阳比事》卷三)。年七十余卒。事见《元丰类稿》卷四八《徐復传》,《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徐復的作品>>

吴中復

吴中復(一○一一~一○七九),字仲庶,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进士。皇祐五年(一○五三)爲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五)嘉祐二年(一○五七)迁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书卷一八五)。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户部副使。出爲河东都转运使,移知江宁府、成德军。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成都府(同上书卷二一六)。迁给事中,知永兴军(《东都事略》卷七五)。六年,知河阳(《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四六)。元丰元年(一○七八)十二月卒(同上书卷二九五),年六十八。事见《名臣碑傅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吴给事中復传》,《宋史》卷三二二有传。今录诗二十四首。 吴中復的作品>>

江休復

江休復(一○○五~一○六○),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举进士,调蓝山尉,歷信、潞二州司法参军。又举书判拔萃科,知长葛县,通判阆州。召爲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仁宗庆历四年(一○四四),因参与苏舜钦进奏院宴会,落职监蔡州商税。久之,起知奉符县,通判睦州、庐州,復集贤校理,与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嘉祐五年卒,年五十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江邻几墓志铭》)。有文集二十卷(同上书),已佚,今存《邻几杂志》一卷。《宋史》卷四四三有传。今录诗八首。 江休復的作品>>

曹希藴

曹希藴,宁晋(今属河北)人。后易名道沖,字沖之,人或称曹仙姑(《汴京勼异记》卷二)。以诗游东京(《桐江诗话》)苏轼尝予赏誉(《东坡题跋》卷三)。有《曹希藴歌诗后集》二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录诗二首)。 曹希藴的作品>>

石声之

石声之,新昌(今属浙江)人,象之弟(《江西诗徵》卷七)。 石声之的作品>>

张谘

张谘,句容(今属江苏)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三二)。 张谘的作品>>

陈峤

陈峤,字景之,一作景山(《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卷四),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官大理寺丞,尝受学包拯。致仕归,建白羊书院。有《吟集》八卷,已佚。事见清道光《万年县志》卷一一。 陈峤的作品>>

郑蒨

郑蒨,字春卿,莆田(今属福建)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三礼科出身(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五三)。神宗熙宁间,通判漳州(同上书卷三三)。今录诗二首。 郑蒨的作品>>

史瑜

史瑜,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官权永兴军节度掌书记(《金石萃编》卷一三三)。 史瑜的作品>>

释圆鑑

释圆鑑,住会圣巖,舒州义青禅师事之(《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圆鑑的作品>>

李师中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宋代词人。《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珠溪诗集》,词存《菩萨蛮》一首。 李师中的作品>>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李珣的作品>>

王度

王度,仁宗时举进士(《丞相魏公谭训》卷四)。 王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