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李周

宋同州冯翊人,字纯之。登进士第。调长安尉,任洪洞、云安令,施州通判,皆有惠政。司马光欲荐为御史,以不愿作“呈身御史”而拒不往见。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与西夏议和,欲弃兰州,周论非秦、蜀之利,遂不弃。官至集贤殿修撰。卒年八十。 李周的作品>>

李丑父

宋兴化军莆田人,原名纲,字汝砺,改字艮翁,号亭山翁。理宗端平二年进士。累官太学博士,迁诸王宫教授。忤丁大全意,罢归。景定元年,以太府丞召,迁秘书郎,进著作郎,权礼部郎官,出提举湖南常平。为人有胸襟,诗文温润清新。有《亭山集》。 李丑父的作品>>

李鼗

宋杭州富阳人,字彦渊。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又中大观三年弘词科。宣和初,提举广东市舶,居官廉直。高宗绍兴中,除比部郎,辞秦桧联姻之请。屡拒桧子受学,遂请外,持宪闽部。晚年谓贪与痴已绝,唯嗔未尽去,因榜其室曰“去嗔”。卒年七十七。有《去嗔居士集》。 李鼗的作品>>

李夷行

李夷行,字炳大(《过庭录》),号易初(《鸡肋集》卷三二《李夷行易初赞》)。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为鄜延路经略使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举熙河兰会路弓箭手(同上书卷五○六)。徽宗崇宁初,为都水监丞。三年,入元祐党籍,寻知泗州(《元祐党人传》卷八)。大观中,知赵州(明隆庆《赵州志》卷六)。 李夷行的作品>>

吴师能

吴师能,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任广南东路转运副使(清嘉庆《广东通志》卷一五)。 吴师能的作品>>

吕同老

吕同老,字和甫,号紫云(《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济南(今属山东)人。宋遗民。事见《洞霄诗集》卷一二、《宋诗纪事》卷八○。今录诗十二首。 吕同老的作品>>

李绚

宋邛州依政人,字公素。仁宗景祐二年进士。少周游四方,颇练世务。累官龙图阁直学士、起居舍人、权知开封府,有能名。数上书言便宜。曾因祀高禖还献赋,以远嬖宠近贤良为谏。性嗜酒,以晨奏事酒未解,改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权判吏部流内铨。终致疾死。 李绚的作品>>

李好义

李好义(?—1207年),华州下邽(今陕西省蒲城西南)人。南宋名将,忠义传家。祖父李师中在南宋初官至领忠州团练使,父亲李定一职至兴州(今略阳)中军统制。杨巨源(?—1207年),字子渊,利州昭化(今四川省广元西南)人,祖籍成都。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时,李好义正任兴州的中军正将,立即自抗金前线的西和州(今甘肃省西和西南)青坊赶回兴州。在吴曦叛变几天之后,李好义“与其徒谋举义”。 李好义的作品>>

宋伯仁

宋湖州人,一作广平人,字器之,号雪岩。理宗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工诗,善画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谱》、《烟波渔隐词》。 宋伯仁的作品>>

李坤臣

宋邛州临邛人,字中父。光宗绍熙四年进士。因祖父母及父相继谢世,哀泣失明,以授徒为业。曾任普州州学教授。精于《易》,深于《三礼》,曾与魏了翁相研讨。 李坤臣的作品>>

吴陵

吴陵,字季高,号昭武,临川(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事见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今录诗四首。 吴陵的作品>>

吴幵

吴幵,字正仲,汀州清流(今属福建)人。初为澶州司理参军。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中宏词科(《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五)。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为宗正少卿,以言者论放罢(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二九)。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以给事中兼资善堂赞读(同上书方域三之二三)。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翰林学士承旨(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二九)使金被留,金人议立张邦昌,令其往返传导指意,京师人谓之捷疾鬼。二年,张邦昌立楚,以之权尚书左丞相(《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六月,夺龙图阁学士,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七月,移韶州(以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七及《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四)。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送南雄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二)。十四年,赦还,寓居赣上(同上书卷一五二)。有《优古堂诗话》一卷传世。《宋史翼》卷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吴幵的作品>>

吴伟明

吴伟明,字元昭,福建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五二)。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兴化军(明弘治《兴化县志》卷七)。八年,知徽州(《淳熙新安志》卷九)。九年,为应天府提点刑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兼转运副使。十年,提举台州崇道观(同上书卷一三四)。又为居士,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今录诗二首。 吴伟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