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刘树堂

刘树堂,字景韩,保山人。官至浙江巡抚。有《师竹轩诗集》。 刘树堂的作品>>

刘大櫆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雍正七年副贡生。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报罢。晚官黟县教谕。工文章。方苞誉为“今之韩、欧”。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刘、姚为桐城派之代表。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进一步发展了崇古、拟古的理论。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 刘大櫆的作品>>

郑琮

郑琮,字亮卿,龙溪人。诸生。有《樗云诗钞》。 郑琮的作品>>

樊太复

樊太复,字初阳,号云林,无锡人。主元升坛。有《初阳诗稿》。 樊太复的作品>>

刘树屏

刘树屏,字葆良,阳湖人。光绪庚寅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安徽候补道。 刘树屏的作品>>

刘景熙

刘景熙,字好愚,一字浩如,赣县人。光绪戊戌进士,官江苏候补道。有《浓溪诗钞》。 刘景熙的作品>>

刘台斗

刘台斗,字建临,号星槎,宝应人。嘉庆己未进士,历官瑞州铜鼓营同知。有《星槎游草》。 刘台斗的作品>>

刘纶

清江苏武进人,字奋涵,号绳庵。乾隆元年以廪生举鸿博,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与刘统勋有“南刘北刘”之称。卒谥文定。工诗古文。有《绳庵内外集》。 刘纶的作品>>

刘璋寿

刘璋寿,字倬卿,仙溪人。咸丰己未举人。有《慕凤岩诗集》。 刘璋寿的作品>>

樊东阳

樊东阳,一名贞凝,字碧渠,黄冈人。诸生。有《碧渠集》。 樊东阳的作品>>

邓繁祯

邓繁祯,字墨娴,如皋人。蓝田知县士英女,同县冒禹书室。有《思亲吟》、《静漪阁诗草》。 邓繁祯的作品>>

郑孝思

郑孝思,字绍言,琉球人,孝德弟。 郑孝思的作品>>

郑登瀛

郑登瀛,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竹堑(今新竹)人。为进士郑用锡曾孙。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昭和七年(1932)六月病逝,享年六十。〖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郑氏重性情,诗歌以抒情见长,张纯甫评云:「诗虽宗随园,而典赡乃类义山。」生平作品有《郑十洲先生遗稿》,由其女婿罗启源在民国五十六年(1967)排印出版,收录诗作一百一十首,多伤感与游兴之作,1992年由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此外,尚有未出版诗稿《沧海遗音》、《扶桑寄生草》、《鸡肋杂录》、《北郭园小草》〖参考《新竹市志。人物志》,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页131〗。以下诗作据《沧海遗音》手稿本、《扶桑寄生草》手稿本〖编者按:由于《鸡肋杂录》与《北郭园小草》以行草书写,且多处涂改,极不易辨识,在此暂不收录。〗 郑登瀛的作品>>

刘良璧

刘良璧,字省斋,湖南衡阳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雍正五年(1727)由连江县转知诸罗县,雍正七年(1729)秩满,雍正九年(1731)调补龙溪县。有才干,为政勤敏而爱民。雍正十三年(1735)升漳州海防同知,驻南胜,立义学,政声大著。权知漳州府事。乾隆二年(1737)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台湾知府。乾隆五年(1740)升分巡台湾道,《湖南通志》云:「良璧状威猛,而清慎强明,能以恩信驭众,在官数载,令行禁止,台人畏而敬之。」丁艰服阕,乾隆十二年(1747)补兴泉永道。以老乞归,卒于家,年八十馀岁。〖参考谢浩〈湘籍「分巡台湾道」刘良璧事功述略〉,《湖南文献》三卷一期,台北:湖南文献社,1975年。〗刘氏在台前后近十一年,究心地方风土,曾历时八月,于乾隆五年(1740)主持编修《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二十卷;另著有《台湾风土记》一卷,惜未见刊本传世。(杨永智撰) 刘良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