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萧结

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五代时为祁阳县令。《全唐诗》收其批语4句。 萧结的作品>>

萧彧

萧彧,字文彧。官少卿。 萧彧的作品>>

卢延让

五代时范阳人,字子善。唐末光化间登进士。雷满尝辟为从事。后从满归前蜀王建,授水部员外郎,迁给事中。因其诗句“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巧合建行事,得超拜工部侍郎,转刑部侍郎。卒。 卢延让的作品>>

卢文纪

五代时京兆万年人,字子持。形貌魁伟,语音高朗。后唐末帝时择相,书清望达官数人姓名,投琉璃瓶中,以箸挟之,首得文纪之名,即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晋时为吏部尚书,太子少傅,迁太子太傅。后汉时转太子太师,致仕。北周建国,即拜司空于家,卒。 卢文纪的作品>>

卢绛

五代时宜春人,字晋卿。初名衮,慕春秋时晋魏绛,遂更焉。喜论当世利病,又好纵横兵家言。曾亡命江湖,以屠贩为事。后仕南唐,枢密使陈乔用为本院承旨,授沿江巡检。募人习水战,屡获吴越舟舰。宋太祖开宝中密说李煜图吴越,煜不从。宋师入金陵,绛独不降。谋南据闽中,以图恢复。久之始出降,为太祖所斩。 卢绛的作品>>

刘昭禹

[约公元九o九年前后在世]字休明,桂阳(今湖南桂阳)人(全唐诗云:一云婺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梁太祖开平中前后在世。少师林宽为诗,不惮风雪。仕楚,累为县令,后署天策府学士,终严州刺史。著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存15首传于世。刘昭禹勤奋好学,早夕吟索诗句,自谓:“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他擅长五言诗,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曾经评论做诗:“五言如四十贤人,著一屠沽不得”,“索句如获五匣,精求必得其宝。”他为人虚心,不忌贤才,一次见到外地人石文德的诗篇,深为叹服,便竭力向马希范推荐,使之亦成为天策府学士。 刘昭禹的作品>>

刘兼

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由五代入宋,宋初曾任荥州刺史。曾预修《旧五代史》。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传》附。能诗,擅长七律。其诗多写景咏怀之作,诗风清丽。辛文房则诋为“气卑格下”(《唐才子传》),未免过甚。《全唐诗》存诗1卷。 刘兼的作品>>

刘洞

刘洞,唐朝诗人,庐陵人。学诗于陈贶,隐居庐山。后主召见,献诗百篇。有集行世,存诗一首。“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刘洞的作品>>

刘山甫

五代时彭城人。故中朝旧族,有才藻。仕闽。王审知时为威武军节度判官,终殿中侍御史。有《金溪闲谈》。 刘山甫的作品>>

刘义度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五代时曾仕后蜀为工部侍郎、判云安。其判云安时,尝作《感怀诗十韵》,并刻于石上。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九、《十国春秋》卷一一五。《全唐诗》存断句4句。 刘义度的作品>>

刘乙

刘乙(1852~?年)号来生。江西宁都固厚乡明坑村人。州增生。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科举人,封中宪大夫,分发福建试用知县。因厌官场腐败,辞归故里,倡设高小学校,培植人才,县宰金公赞之 “开梅江风气之先哲”。热心公益事业,因德昭学博,七旬诞日,大总统黎褒辞奖誉,赠匾书 “宗仁主义”,省长、镇使、道尹、县长及全县士绅纷送匾额,并撰文咏诗制屏为之祝寿。 刘乙的作品>>

欧阳彬

五代时衡山人,字齐美。好学,工辞赋。曾以文诣马殷,不用。乃入成都,献赋于前蜀王衍,擢为翰林学士。后归后蜀孟知祥,孟昶广政中累官至宁江军节度使。 欧阳彬的作品>>

刘章

生卒年不详。字克明,江左(今长江下游南部地区)人。五代十国时仕楚马氏于湖南。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卷一〇、《十国春秋》卷七五。《全唐诗》存诗1首。 刘章的作品>>

潘佑

潘佑,[公元?年至九七五年前不久]字不详,本幽州人,徙居金陵。生年不详,约卒于宋太祖开宝八年以前不久,年三十六岁。唐时累官虞部员外郎、内史舍人。在南唐时期,从挽救危难时局出发,借鉴《周礼》古经实行变法,变法很快失败,但其变法思路与历史影响不可抹杀。通过发掘考察李觏、王安石的有关作品,可以证明潘佑变法对李觏、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影响,王安石变法是包括潘佑、李觏在内的晚唐以来南方文化的一个合理发展。 潘佑的作品>>

孟宾于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鳖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孟宾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