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孙皓

即吴末帝。三国吴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孙休立,封为乌程侯。休卒,迎立为帝。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纪四年,晋武帝六路出兵攻吴,大将王浚先到建业,皓出降,封归命侯,吴亡。在位十六年。 孙皓的作品>>

韦诞

三国魏京兆人,字仲将。韦端子。汉献帝建安中,为郡上计吏,特拜郎中。魏明帝太和中,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以光禄大夫逊位。善书,师法张芝、邯郸淳,诸体皆能,尤精大字,魏室宝器铭题皆出其手。书写讲究工具材料,善制墨。 韦诞的作品>>

周昭

三国吴颍川人,字恭远。曾与韦昭、薛瑩、华覈共撰《吴书》。后为中书郎。孙休时坐事下狱死。 周昭的作品>>

吴质

三国魏济阴人,字季重。以文才为曹丕所善。汉献帝建安中为朝歌长,迁元城令。入魏,拜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魏明帝太和四年,入为侍中。卒谥丑,后改谥威。 吴质的作品>>

杜挚

三国魏河东人,字德鲁。初上《笳赋》,署司徒军谋吏。后举孝廉,除郎中,转补校书。卒于秘书。与毌丘俭乡里相亲,有诗赠答。 杜挚的作品>>

何晏

三国魏南阳宛人,字平叔。何进孙。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美姿容,面白,人称“傅粉何郎”。齐王芳正始中,曹爽辅政,累官散骑侍郎、尚书,典选举,晋人傅咸谓其所用官吏皆能称职。赐爵列侯。坐曹爽同党,为司马懿所杀。好《老》、《庄》,援老入儒,其说以贵无为本。与夏侯玄、王弼等倡玄学,事清谈,形成一时风气。撰有《论语集解》等。 何晏的作品>>

朱异

三国吴吴郡吴人,字季文。朱桓子。初以父任为郎,后拜骑都尉,代领父兵。败魏将文钦兵,迁扬武将军。孙亮建兴初,魏军出东兴,异督水军击破之。寻假节为大都督。魏诸葛诞据寿春降,异往救援,围不解,为孙綝所害。 朱异的作品>>

左延年

三国魏人。宫廷乐师。妙于音律,善郑声。 左延年的作品>>

司马懿

三国魏河内温人,字仲达。出身士族。东汉末曹操为丞相,辟为文学掾,迁黄门侍郎,转主簿。从讨张鲁、孙权。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曹丕为太子时,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任大将军,镇宛,平孟达之叛,三次率军与蜀诸葛亮对抗。齐王曹芳即位,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嘉平元年,乘爽从帝谒高平陵之际,杀之,为丞相,专擅朝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为宣帝。 司马懿的作品>>

毌丘俭

三国魏河东闻喜人,字仲恭。初袭父毌丘兴高阳乡侯爵,为平原侯文学。魏明帝时,为尚书郎,迁羽林监,累迁荆州刺史。青龙中从征辽东,徙幽州刺史,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以功进封安邑侯。齐王芳正始七年,击破进掠辽东之高句骊军,迁左将军,转镇南将军。高贵乡公正元二年,以不满司马氏专朝政,与扬州刺史文钦举兵讨司马师,兵败被杀。 毌丘俭的作品>>

刘伶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魏晋时期诗人。
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蔑视传统“礼法”,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魏正始年间,刘伶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刘伶今唯存《酒德颂》文一篇,《北芒客舍》诗一首。 刘伶的作品>>

无名氏

汉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无名氏的作品>>

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 723 年 ~ 公元前 645 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颍上人(今安徽颍上) ,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 698 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 685 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 645 年),管仲病逝。 管仲的作品>>

曾子

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子的作品>>

伯夷

商末人。孤竹国君初之子。墨胎氏,名允,字公信。相传其父遗命立其弟叔齐为君,叔齐让伯夷,伯夷遁去。叔齐亦不立而相与往归西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以为不仁。及周灭商,夷、齐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伯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