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
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
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
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
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
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
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
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
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
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
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
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
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
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
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
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
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
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
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
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
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
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
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
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
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
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
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
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
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
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
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
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
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
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
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
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
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
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
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
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
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
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
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
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
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
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
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
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
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
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
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
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
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
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
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
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
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
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
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
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
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
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猜您喜欢
次韵鲍仲山官居临大池傍鲍题以协趣取谢宣城所谓后协沧洲趣之句也
参军诗古清而臞,清瑶绕屋分西湖。
长安城中开八陌,心知此地人皆无。
草阁波平少傍舍,卧看晴沙鸟飞下。
眼无公事儿自痴,句有澄江官颇暇。
吾生已老心怀羞,为饥索米亦有求。
闻君稍动谢守趣,令我转忆江南洲。
诗成况复终少味,五字故坚不知畏。
可怜未识故将军,应似当年灞陵尉。
长安城中开八陌,心知此地人皆无。
草阁波平少傍舍,卧看晴沙鸟飞下。
眼无公事儿自痴,句有澄江官颇暇。
吾生已老心怀羞,为饥索米亦有求。
闻君稍动谢守趣,令我转忆江南洲。
诗成况复终少味,五字故坚不知畏。
可怜未识故将军,应似当年灞陵尉。
丰隆欲鞭车,风伯不借便。
我欲讼风伯,云意亦复变。
帝命谁敢迟,民事那可缓。
油云始肤寸,崇朝忽弥漫。
深忧轸渊衷,冻雨洗霜霰。
知谁挽银河,倾泻落天半。
喜气同雨来,孙郎语良健。
应怜占籍者,就食免流转。
天子坐法宫,斯民乐芳甸。
云山倘可寻,野水不辞乱。
幽人得新凉,妙作寄三叹。
君锋不可当,我复那能殿。
我欲讼风伯,云意亦复变。
帝命谁敢迟,民事那可缓。
油云始肤寸,崇朝忽弥漫。
深忧轸渊衷,冻雨洗霜霰。
知谁挽银河,倾泻落天半。
喜气同雨来,孙郎语良健。
应怜占籍者,就食免流转。
天子坐法宫,斯民乐芳甸。
云山倘可寻,野水不辞乱。
幽人得新凉,妙作寄三叹。
君锋不可当,我复那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