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牧,字牧心,自称三教外人,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思想家。
家世贫寒,南宋亡,遍游名山大川,其身世史无详载。据《洞霄图志》中的《邓文行先生传》记载,邓牧少年时,喜读《庄子》、《列子》等先秦诸子典籍,崇尚古代学者。邓牧虽出身贫寒,但为人清高孤傲,不附权贵,淡泊名利。宋亡后,刚过而立之年的邓牧拒不入仕新朝,与当时的民族志士谢翱、周密等人相来往,同时和一些道士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邓牧到余杭大涤山中的洞霄宫隐居。大德九年,元廷鉴于邓牧的名声,派玄教大师吴全节亲至洞霄宫请其出山做官,被邓牧严词拒绝。隐居期间,邓牧曾和冲霄观道士孟宗玉编辑了《洞霄图志》和《洞霄诗集》二书,详细记载了该地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及游览、酬答诗篇。又作传世名作《伯牙琴》。该书是邓牧的诗文集,原作一卷,有诗文六十余篇。在编《四库全书》时,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 邓牧的作品>>
赵宋宗室,宋太祖第四子秦康惠王德芳後,字彦徵。其先七世祖秀安僖王赵子偁,赐第湖州,子孙遂世居焉。祖考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进魏国公,諡文敏。祖妣管氏,赠魏国夫人。考雍字仲穆,故元奉议大夫,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妣刘氏,封归安县君。彦徵,故元太学生,会试第二名登进士第,承事郎,江浙中书省检校官。季世丧乱,去职闲居东安闾中。大明一统,召天下贤良若干赴京师,上问:「朕何以得天下,元何以失天下?众皆愕然。」彦徵生色曰:「一主得天下,一主失天下,从古然也。」上善其对。以监察御史兼任议律官,受命参与制订律令。洪武元年,以御史出任莒州知州,淸藻若冰雪,而性敏才优,遇事辄办。值元末兵燹後,官廨学宫一切毁废,彦徵次第营建,规模略备,气象更新,而民间不知有力役之扰,故州人尤颂之。殁於莒州沂邑北柏家坪。众子奉母命护柩还葬德淸先垄下。配苏氏,生三子:雲、敏、昶。後裔居德淸、莒沂等地。彦徵善画人马,亦能山水,亦善书,能秉承祖父体。至正二年(西元一三四二年)作《春山图》;至正二十五年(西元一三六五年),作《洗马图》。 赵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