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一说名乔,字玄龄,另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房玄龄在随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执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房玄龄的作品>>

萧倣

萧倣,登太和进士第,歷谏议大夫、给事中。咸通初,迁左散骑常侍。懿宗时,擢礼部侍郎,出爲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郑滑颍观察处置等使,入爲兵部尚书判度支,转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出爲岭南节度使。诗二首。 萧倣的作品>>

吴越王钱镠

镠,字具美,临安人。唐末,以乡兵讨平刘汉宏董昌,奄有十三州,建国称王。好吟咏,通图纬学,喜作正书,谥武肃。诗二篇。 吴越王钱镠的作品>>

后王钱俶

俶,字文德,嗣位三十二年,纳土归宋,赠秦王,谥忠懿。好吟咏,自编其诗爲《正本集》,陶谷爲序。今存一首。 后王钱俶的作品>>

后蜀嗣主孟昶

昶,字保元,蜀主知祥第三子,明德元年,立爲太子,在位二十八年。国亡,降宋,封秦国公。卒,赠楚王,谥恭惠。诗一篇。 后蜀嗣主孟昶的作品>>

闽王王继鹏

闽王审知之孙,诗一首。 闽王王继鹏的作品>>

褚亮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博览,工属文。太宗爲秦王时,以亮爲王府文学,每从征伐,尝预祕谋。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卒谥曰康。诗一卷。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博览,工属文。太宗爲秦王时,以亮爲王府文学,每从征伐,尝预祕谋。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卒谥曰康。诗一卷。 褚亮的作品>>

郑余庆

郑余庆,字居业。大历中举进士第,初爲严震山南从事。贞元初,歷库部郎中,爲翰林学士,以工部侍郎知吏部选,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时,爲尚书左僕射,详定典制,引韩愈、李程爲副,崔郾、陈珮、杨嗣復、庾敬休爲判官,损益仪规,号爲详衷。终太子太师、检校司徒。集五十卷,今存诗二首。 郑余庆的作品>>

缅伯高

唐朝贞观年间,作为西域回纥国外交使者,随机应变,成功出使唐朝,并留下“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的千古名言。 缅伯高的作品>>

王涯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王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