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鲍氏君徽

鲍君徽,字文姬,鲍徵君女。善诗,与尚宫五宋齐名。德宗尝召入宫,与侍臣赓和,赏赉甚厚。存诗四首。 鲍氏君徽的作品>>

萧妃

武陵郡王伯良妃。现存诗一首。 萧妃的作品>>

柳冕

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字敬叔。父芳,唐肃宗时为史官,撰《国史》一百三十巻。敬叔承家学,博学富文辞,文史兼擅。世为史官,父子并居集贤院。历官右补阙、史馆修撰,因事贬巴州司户参军。唐德宗初,召为太常博士。帝既亲郊庙,慎祀事,动稽典礼。敬叔举礼以对,本末详明,上嘉异。久之,因言事切直,论议劲切,为执政者不容,出为婺州刺史。贞元十三年(西元七九七年),官御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团练观察使。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上表乞代,且申明朝觐之意。诏命阎济美代行其职。归家後,卒。主张文以载道,以道为重。为韩柳古文运动先驱之一。为文长于说理,而缺少文采。有文集若干巻,已佚。(《新唐书·艺文志》注云:「巻亡」)。《全唐文》辑存其文十篇。 柳冕的作品>>

南唐先主李昪

昪,字正伦,徐州人。杨行密养爲子,以乞徐温。初冒姓徐,名知诰。代温秉政,受杨氏禅,僭帝位,谥烈祖。传国三十九年。诗一篇。 南唐先主李昪的作品>>

嗣主璟

璟,字伯玉,烈祖子。风度高秀,善属文,谥元宗。诗二首。 嗣主璟的作品>>

后主煜

煜,字重光,南唐元宗子。仁孝,善属文,工书画,妙于音律。置澄心堂于内苑,引文士居其间,尝着《杂说》百篇,时人以爲可继《典论》。开宝中,封陇西公,赠吴王。集十卷,诗一卷,失传,今存诗十八首。 后主煜的作品>>

韩王从善

从善,字子师,元宗第七子,宋改封楚国公。诗一首。 韩王从善的作品>>

吉王从谦

从谦,元完第九子,后主母弟也。风采峭整,动有规诲,喜爲律诗。宋改封鄂国公。诗一首。 吉王从谦的作品>>

吕洞宾

唐河中府永乐(今陕西米脂西)人,一说蒲坂(今山西 永济西蒲州)人,传说中八仙之一,名喦,一名喦客,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士,世称回仙。唐德宗时湖南观察使吕渭孙,海州刺史吕让子。唐懿宗咸通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入华山,遇隐士钟离权及苦竹真人,遂得成仙。事迹不见宋初以前之著作,唐代是否有其人,尚难论定。其传说最早见于《杨文公谈苑》,谓于宋太宗末年,曾拜访饶州通判丁谓与参知政事张洎。南宋後,其传说越演越繁,道教全真道尊其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习称为「纯阳祖师」、「吕祖」、「吕帝」,遂有各种专书记其灵迹,并托其名伪造大量诗文。《全唐诗》存诗四卷,凡二百五十馀首,另录词三十阕,来源主要有二,一为《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一类伪书;二为宋元人诗话、笔记中记其化世之作,所涉人事皆在宋代。此类诗皆为北宋以降历代道士所依托。又散见于《道藏》、方志中之诗,尚有千馀首,亦均出依托。 吕洞宾的作品>>

蔡希综

蔡希综,“综”字《宋史·艺文志》作“悰”,又作“宗”、 “琮”。唐代书法家。曲职(今江苏丹阳)人,擅长书法。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撰并行书《治浦桥记》,另著有《法书论》一篇,自述家世及诸家书法授受渊源,而归本在用笔。
其兄希逸、希寂书法和中国画的造诣都很高,亦是当时的名家。其兄蔡希周亦长于吟咏,有名于时。
蔡氏一门由晋至唐,无论在政治上还是书法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中唐内府法书收藏仍存有南北朝时期的数种蔡氏草书,就是一例,甚至在北宋内府的收藏中仍可见记载。关于蔡氏世系及书法,除朱关田先生《蔡希综世系》、《蔡有邻及其先世善书者》二篇做了精审的考证外,其余寥寥。 蔡希综的作品>>

李郃

字子玄,号西贞,汉族,延唐县(今宁远县湾井镇下灌村)人,湖广第一状元。唐大和二年(828年),举贤良方正,李郃被推荐至长安赴考。廷试中,做《观民风赋》和《求友诗》,条对鲜明,词旨温雅,能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考官交相荐进,文宗面试,擢进士第一。因上疏让第,得罪宦官,被排挤出京,初授河南参军,大和四年(830),升贺州刺史,举贤荐能,励精图治,敦促各地注重礼教,劝导农民发展生产,经过七年治理,贺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深得同僚敬重和百姓爱戴,被尊称为“李贺州”,官至吏部侍郎。
李郃文采风流,少年得志。大约28岁时,发明了“叶子戏”。《太平广记》引《咸定录》中记载:“唐李郃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梦莲江行,因撰骸子选,谓之叶子戏。”李郃创制的“叶子戏”,是麻将的雏形。被后人称为麻将的鼻祖。晚年,退职还乡,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九嶷山秀丽风光的诗篇,著有《骰子彩选格》和《李贺州集》,现存《过九嶷山有怀》、《贺州思九嶷》、《咏舜庙古杉》等诗,高洁清雅,诗如其人。 李郃的作品>>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另袭《素问》而铺张为《灵枢》一部。王氏另有《玄珠》一书,宋代己佚。世传还有《玄珠密语》十卷,《昭明隐旨》三卷、《天元玉册》三十卷,《元和纪用经》一卷等,皆后人托名之作。 王冰的作品>>

玄奘

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的作品>>

无名氏

唐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无名氏的作品>>

太宗皇帝

帝姓李氏,讳世民,神尧次子,聪明英武。贞观之治,庶几成康,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而锐情经术,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爲学士。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啓之焉。在位二十四年,谥曰文。集四十卷。馆阁书目,诗一卷,六十九首。今编诗一卷。 太宗皇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