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陶廷珍

陶廷珍,字效川,号午庄,会稽人。乾隆辛卯举人,官肃州州同。有《天目远游》、《鸡肋》、《仇池》、《关河》等集。 陶廷珍的作品>>

陈朝龙

陈朝龙,应邑令叶曼卿之聘,参与纂修《新竹采访册》,并主讲明志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割台之故,避乱西渡厦门,曾应安溪县令刘威之聘担任幕客。光绪二十九年(1903)卒于福州。著有《十癖斋诗文集》〖参考黄美娥〈北台之冠─清代竹堑地区的文人及其文学活动〉,《台湾史研究》第五期一号。〗。(施懿琳撰) 陈朝龙的作品>>

陈德荣

清直隶安州人,字廷彦,号密山。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武英殿纂修。历任湖北枝江知县、贵阳知府、安徽布政使。在黔兴蚕桑,抚苗民;在皖安定灾民,兴书院,皆有实绩。 陈德荣的作品>>

郭士达

字仲行,号振凡,万历年间庠生,郭家宅基人。 郭士达的作品>>

陈长镇

清湖南武陵人,字宗五,号延溪。乾隆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告归,道闻母丧,哀痛过甚,至家数月而卒。工诗文。有《白云山房集》。 陈长镇的作品>>

陈一策

清福建晋江人,字尔忱。雍正岁贡生。潜心经学。乾隆初举鸿博不中。有《香雪斋集》。 陈一策的作品>>

陈廷藩

陈廷藩,台湾县人,清乾隆间(1736~1795)府学庠生,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余美玲撰) 陈廷藩的作品>>

陈宗赋

陈宗赋,字祚年,号篇竹,又号叔尧。台北人。二十七岁为台北府生员,后以同知衔任翰林院典簿。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割让,西渡厦门。曾一度回台,复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至福建,受林朝栋之托督办福建樟脑业务。不久再度回台,于台北设置三复学堂,北台青年多从其学。晚年受福州东瀛学校之聘,西渡福建,不幸以病卒于福建。遗作经家人搜集,由其侄孙陈华堤于民国五十九年(1970)出版,名为《篇竹遗艺》,2006年龙文出版社据此影印出版。《篇竹遗艺》全书依体裁分卷,分为文、诗、诗钟、联、赋、信、附录等卷。诗作虽多试帖之作,亦不乏閒咏佳作。兹以《篇竹遗艺》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寿星集》、《瀛洲诗集》、《东宁击钵吟前集》、《台湾诗录拾遗》、《台海诗珠》等辑录编校。〖参考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江宝钗撰) 陈宗赋的作品>>

陈浩

清顺天昌平人,字紫澜。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书法东坡,上参魏晋诸家。诗品在白香山、刘禹锡之间。晚主讲开封宛南书院。乾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十“万寿”时,命入九老,赐游香山,时年逾八十。有《生香书屋集》。 陈浩的作品>>

陈朝新

陈朝新,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收录于徐宗干编,海东书院刊印之《瀛州校士录》。(施懿琳撰) 陈朝新的作品>>

陈慧

陈慧,诸罗县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3)人士。为廪生。曾参与李丕煜《凤山县志》编纂,雍正七年(1729)为贡生〖编者按:王礼《台湾县志》收录诗作时未加标注。李丕煜《凤山县志》〈修志姓氏〉编纂人名有「诸罗学廪膳生员陈慧」。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选举〉、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人物〉皆记载雍正七年(1729)有「陈慧(诸罗,分修诸罗县志)」。〗。(许俊雅撰) 陈慧的作品>>

陈宗起

清江苏丹徒人,字敬亭,号叔度。道光五年拔贡。有《养志居仅存稿》。 陈宗起的作品>>

陆姮

鄂华,善绣工词,早岁夭折。余为志其墓。其寄渌卿《菩萨蛮》二首,娟娟楚楚,真伤心人语。 陆姮的作品>>

郭为观

郭为观,字叔瞻,猗氏人。雍正丙午举人。有《涑壖集》。 郭为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