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吴春樵

吴春樵,清福建厦门人。与林占梅为莫逆交,道光十一年(1831)春来台,曾客居潜园,诗酒留连,数月始去。其词作,人称温雅。兹据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所录诗编校。 吴春樵的作品>>

吴敦礼

吴敦礼,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收录于徐宗干编,海东书院刊印之《瀛州校士录》。(施懿琳撰) 吴敦礼的作品>>

吴大廷

清湖南沅陵人,字桐云。咸丰五年举人,累官台湾兵备道,在官能兴利除弊。数为胡林翼、曾国藩等所荐而仕不达。卒赠太仆寺卿。有《小酉腴山馆诗文钞》。 吴大廷的作品>>

阮灿辉

阮灿辉,字升甫,江西安福人。嘉庆己卯进士,改庶吉士。有《匏庵诗钞》。 阮灿辉的作品>>

何昌藩

何昌藩,清监生。生平不详。〖参考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黄美娥撰) 何昌藩的作品>>

吴嘉泉

清江苏吴县人,字清如。道光十八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后掌平江书院,筑“退园”而居。诗词骈散文均工,古文师法欧阳修,诗学唐宋,晚年自言在苏东坡、黄山谷之间。有《仪宋堂诗文集》、《秋绿词》、《乘桴小草》等。 吴嘉泉的作品>>

吕仰曾

吕仰曾,字宗企,号向山,河南新安人。贡生。有《紫岩诗草》。 吕仰曾的作品>>

余文仪

余文仪,授福建巡抚。乾隆四十一年(1776)冬十月,因疾致仕。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卒。《海东纪胜》称其:「性方严,门绝私谒。」「长于吏治,博学能诗。」现存诗作俱见其主修之《续修台湾府志》,共二十四首,中有〈自题渡海图〉、〈台阳八景〉等作。(江宝钗撰) 余文仪的作品>>

吴兴炎

吴兴炎,字龙漠,号陶夫,江南清河人。诸生。有《燕石斋诗草》。 吴兴炎的作品>>

吴大澄

清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恪斋。同治七年进士。授编修,以请裁减“大婚”经费,直声震朝中。光绪十一年,以左副都御史赴吉林,与俄使勘界,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后为湖南巡抚,甲午战争中,自请率湘军出山海关拒敌,旋以兵败革职。善篆籀,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学,收藏书画、古铜器甚富。有《恪斋诗文集》、《恪斋集古录》、《古籀补》、《权衡度量考》等。 吴大澄的作品>>

吴敦常

吴敦常,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收录于徐宗干编,海东书院刊印之《瀛州校士录》。(施懿琳撰) 吴敦常的作品>>

吴嘉宾

清江西南丰人,字子序。道光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坐事落职戍军台,旋释回。咸丰间,督乡团御太平军,赏内阁中书。同治三年,在南丰三都墟战死。古文法归有光、姚鼐。有《礼说》、《求自得之室文钞》等。 吴嘉宾的作品>>

吴子光

吴子光,年六十五。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云山庄,聘子光设教其中,宾主殊相得。从其游者除吕氏兄弟外,尚有:傅子亦、丘逢甲、谢颂臣及子光之侄吴师廉等。大抵而言,晚清本土才学之士,尽萃于斯。筱云轩藏书数万卷,无所不备,吴子光曾为之作藏书记。逝后,吕家礼葬之,并恤其家,越年,复出资刻其书。王松《台阳诗话》称其诗「专学晚唐」,「杰句名篇,美不胜录。」从〈小草拾遗序〉可知其少时好赋,原存有古律赋百馀篇;中年后,以近体诗为主要创作对象,亦存有二百多首,惜多所亡失。芸阁博学多才,然一生遭际不佳,「欲伸其文章报国之志而不可得」。于是,以东坡自况,名其文集为《一肚皮集》。共十八卷,于光绪元年(1875)刊刻行世,附诗作《小草拾遗》一卷。又著《三长赘笔》十六卷、《经馀杂录》十二卷。则诸史绪论、书后题跋、古今词语、词林典实之类。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尝辑其有关台湾史迹稿为《台湾纪事》,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三十六种。民国六十八年(1979)中华民国史迹研究中心得其稿本,辑印为《吴子光全书》,民国九十年(2001)又由龙文出版社重印出版。今以《一肚皮集》所附《小草拾遗》为底本编校。 吴子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