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曹秉哲

(?—1891)清广东番禺人。同治四年进士。官编修。光绪间补河南彰卫怀道,值沁河决口,秉哲冒险抢修,又妥理赈务,百姓受惠。调署开归陈许道,修防黄河两岸,亦有成效。尝刻前人治河诸书,以备后任参考。官至山东按察使。 曹秉哲的作品>>

曹锡黼

清江苏上海人,字菽圃。官员外郎。博览群书,淹通古今。卒年二十余。有《碧藓斋诗钞》。 曹锡黼的作品>>

张天植

张天植,字次先,秀水人。顺治己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兵部侍郎。有《北游草》、《湖上偶吟》。 张天植的作品>>

康有为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康有为的作品>>

张思宪

张思宪,字慎斋,甘肃西宁人。咸丰辛酉拔贡,官永宁知县。有《鸿雪草堂诗集》。 张思宪的作品>>

张廷瑑

清安徽桐城人,字桓臣,别字思斋。张英子。雍正元年进士,自编修累官工部侍郎,充日讲起居注官。编载详赡得体。乾隆间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张廷瑑的作品>>

张培

清浙江平湖人,字抱一。诸生。有文誉。中年无子,以医自显。善画山水,自号画禅。 张培的作品>>

张学鸿

张学鸿,字潜斋,常熟人。诸生。有《滥竽斋诗集》。 张学鸿的作品>>

张裕钊

清湖北武昌人,字廉卿。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授内阁中书。文字渊懿,历主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地书院,成就后学甚众。研究训诂,专主音义。善书,工古文,为晚清一大家。有《左氏服贾注考證》、《今文尚书考證》、《濂亭文集》。 张裕钊的作品>>

张太复

张太复,原名景运,字静旃,号春岩,一号秋坪,南皮人。乾隆丁酉拔贡,官浙江太平知县,改迁安教谕,有《因树山房诗钞》。 张太复的作品>>

张襄

张襄,字云裳,一字蔚卿,蒙城人。游击殿华女。有《支机石室诗》、《锦槎轩集》。 张襄的作品>>

陈廷植

陈廷植,字培三,又字槐三,号祐槐,台北大稻埕人。清贡生陈儒林长子,擅长诗文,光绪十五年(1889)由学政刘铭传取中秀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割台,侍父避地本籍泉州同安。未几归台,明治三十三年(1900)获颁绅章。初设退一斋教授生徒,以训蒙为乐。明治四十二年(1909)准设私塾培德书房讲授汉学。大正二年(1913)应日人之请,任大稻埕公学校汉文教师,大正七年(1918)辞职。陈廷植为台北「瀛社」创社(1909)社员,大正十二年(1923)应门生黄师樵建议,另组「聚奎吟社」,同时创「养性斋诗学研究会」,成员以其门生为主,时于陈氏宅中举办击钵吟会,与其他北部诗社「天籁吟社」、「淡北吟社」、「鸥社」(旅北同仁)、「萃英吟社」等组成五社联吟,时开雅集。其诗作大都已佚失,今仅散见于各选集及日治时期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等徵诗专栏。 陈廷植的作品>>

陈志魁

陈志魁,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人士。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陈志魁的作品>>

陈仅

清浙江鄞县人,字馀山,号渔珊。嘉庆十八年举人,历任安康知县,宁陕厅同知。好读书,经史小学,皆有撰著,尤长于诗。有《群经质》、《竹林答问》、《继雅堂诗集》。 陈仅的作品>>

陈光绪

陈光绪,字子修,号石生,会稽人。道光癸巳进士,官山东武定同知。有《拜石山巢诗钞》。 陈光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