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陈琇瑩

陈琇瑩,字芸敏,福建侯官人。幼颖异,长于诗,光绪二年(1876)考取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江南道御史、河南按察使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以御史身分奏请台湾学政事宜,后数度至台湾,客于板桥林本源家。惜体弱多病,年仅三十九岁便与世长辞。陈琇瑩以书法闻名,其中又以小楷最为人称道;此外兼善律赋与试帖诗,惜作品不多见。〖参考唐赞衮《台阳见闻录》,收于《台湾文献丛刊》第30种,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页11;陈衍《近代诗钞‧下》,台湾:商务印书馆,1961年,页707。〗今陈氏作品辑录自唐赞衮《台阳见闻录》、赖子清《台湾诗醇》及《孔教报》等。(廖振富撰) 陈琇瑩的作品>>

陈树蓍

陈树蓍,字学田,湘潭人。荫生,历官鸿胪寺卿。 陈树蓍的作品>>

陈瑞麟

陈瑞麟,字若兰,海盐人。有《绿窗閒咏》。 陈瑞麟的作品>>

陈少白

陈少白,原名闻韶,号夔石,后改号少白〖参考陈德芸述《陈少白先生年谱》,台北: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五辑,1972年,页9。编者按:此书附有钟荣光〈陈少白先生传〉,言「随中山奔走,即于此时改名少白」,见页5。〗,广东新会人。光绪十四年(1888)入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就读,后因孙文引介,转入香港西医书院,由于力唱革命,与孙文、尤列、杨鹤龄被列为「四大寇」。光绪二十年(1894)兴中会成立于檀香山,陈少白于1897年奉孙之命渡台,成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其在台诗歌皆为此时所作。光绪二十五年(1899)又奉孙之命至香港组织《中国日报》,此为最早提倡革命之中文报纸,并与保皇会刊论战。又成立振天声剧社、振天声白话剧社等以提倡民族主义。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曾于民国十年(1921)任总统府顾问,后不喜为官,退出政坛。民国二十三年(1934)卒于北平。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书。少白在台诗作多录于《台湾新报》中,今据此编校。 陈少白的作品>>

陈以豫

字立夫,附贡生,以府经历分发河南,由河工保升知县,署彰德府通判。著有听雨轩诗稿。年未五十卒。 陈以豫的作品>>

陆凤池

陆凤池,字秀林,青浦人。知县祖彬女,上海曹一士继室。有《梯仙阁集》。 陆凤池的作品>>

陈树蓝

陈树蓝,字春绿,号植柳,清淡水大龙峒人。少从族叔陈维英学,喜谈宋儒理学;维英任闽县教谕,树蓝随行受教,数年后学乃大进。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任广东兴宁教谕。光绪十六年(1890)归故里,编采宋儒言行为《传心录》,未竟而卒。著有《望海阁诗文集》,已佚。王国璠评其诗具有王孟风味;另有论者认为其诗近于宋人,稍嫌晦涩。 陈树蓝的作品>>

陈忱

陈忱(1615.3.24~1670?)明末清初小说家。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默容居士。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亡后绝意仕进,以卖卜为生,曾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晚年著长篇小说《水浒后传》,于书中寄寓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憧憬恢复之心。 陈忱的作品>>

陈绳

陈绳,诏举博学宏词。乾隆元年(1736)应试,诗落一韵,不入选。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县学训导。乾隆九年(1744)三月任诸罗训导。在台期间,曾协纂《台湾府志》及《台海番社采风图考》,有功于文献。旋以表现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为巡抚冯某所重,有「悃愊无华、月计有馀」之目。能文工诗,所作诗由元、白上溯杜、韩,根底相当深厚,其诗收录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及清代方志中。〖参考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人物〉,台银本。〗(施懿琳撰) 陈绳的作品>>

陆元鋐

陆元鋐,字冠南,号彡石,桐乡人。乾隆丁未进士,历官高州知府。有《青芙蓉阁诗钞》。 陆元鋐的作品>>

陈筱冬

陈筱冬,清道光年间(1821~1850)淡水人。能诗,所传仅七绝一首。〖参考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台湾史迹研究中心。〗(施懿琳撰) 陈筱冬的作品>>

陆文杰

陆文杰,字敏斋,浙江山阴人,官昆山县丞。有《松月山庄诗钞》。 陆文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