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忠,字温和,清台北大龙峒人。出身望族,协助父亲经商,资产益丰。慷慨好义,对于地方公共事业,如救灾恤苦,往往奋袖先倡,颇多贡献;曾襄助郡守陈星聚设筑台北府城,奖授五品同知。日治初,任保良总局董事,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台湾总督府授佩绅章,任台北县、厅参事,并担任台北州协议会员。大正十二年(1923)授勋六等瑞宝章,大正十四年(1925)病逝。王庆忠为「瀛社」初期社员,大正初年曾任大龙峒保安宫管理人,早年从事煤油与茶业贸易,为台湾新产业先驱。〖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台湾日日新报》,1925年3月28日,第四版;《台湾日日新报》,1925年3月29日,第四版;王诗琅、王国藩《台北市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3年;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2005年;林正三、许惠玟《台湾瀛社诗学会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王庆忠的作品>>
王人俊,名承烈,号采甫,以号行世。清淡水艋舺(今台北市万华)人。光绪十七年(1891)淡水县生员,游泮后拟赴秋试,适逢乙未割台之变,未成行。于是绝意仕途,閒居寄情诗酒,并设塾授课。明治四十二年(1909)春,与林湘沅、谢汝铨、洪以南诸贤,倡设台北「瀛社」,为该社中坚社员。生平致力吟咏,直抒胸臆,诗风平易流畅,时以诙谐笔调,反映现实生活。乡里父兄素重其品德,门生几达千人,台湾作家王诗琅亦曾从其学。王人俊著作虽丰,惜遭兵燹而散失〖参考邱秀堂《鲲海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台北:台湾史迹研究中心,1980年;廖一瑾(雪兰)《台湾诗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2004年厦门大学出版《台湾文献汇刊》收录其《杂文诗辑钞》〖编者按:《杂文诗辑钞》原题〈台北艋舺秀才〉,为王采甫辑钞,杨莲福整理。以下所收王人俊诗三首系杨莲福所藏《杂文诗辑钞》,收录于《台湾文献汇刊》第四辑第十一册丁,陈支平主编,九州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乃王人俊辑钞前人诗文佳作,属于王氏之作极少。生平诗作大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并收录于《咏李烈姬诗集》、《剑潭馀光》、《寿星集》、《环镜楼唱和集》、《东宁击钵吟前集》、《网溪诗集》、《台湾诗录》、《台海诗珠》、邱秀堂所辑《鲲海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今即据此辑录编校。(蔡美端撰) 王人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