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来济

来济,江都人,隋大将军护[儿]之子也。宇文化及之难,护[儿]阖门遇害。济流离艰险,笃志好学,举进士。贞观中,初置太子司议郎,妙选人望,遂以济爲之,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同撰《晋书》。永徽中,拜中书令,出爲庭州刺史。与突厥战,阵没。集三十卷,今存诗一首。 来济的作品>>

薛眘惑

薛眘惑,善投壶,背后投之,龙跃隼飞,百发百中,时推爲绝艺。诗一首。 薛眘惑的作品>>

宝历宫人

姓名不详。敬宗宝历时浙东进舞女2人,敬宗藏之金屋。宫人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事见《杜阳杂编》卷中。《全唐诗》收此2句。 宝历宫人的作品>>

苏瓌

苏瓌,字昌容,京兆武功人。弱冠举进士,初授豫王府录事参军,爲王德真、刘祎之所器重。长安中,累迁扬州大都督长史。神龙初,入爲尚书右丞,再迁户部尚书,寻加侍中,充西京留守,拜尚书右僕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睿宗立,转左僕射,以正立朝,独申谠论。开元中,诏与刘幽求配享睿宗庙庭。集十卷,今存诗二首。 苏瓌的作品>>

尚宫宋氏若宪

宝历初,若昭卒,若宪復代司宫籍。诗一首。 尚宫宋氏若宪的作品>>

章怀太子

太子名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容止端重,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上元二年,立爲皇太子。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武后以明崇俨爲盗所杀,疑出太子之谋,诬搆而废之。后得政,遂遇害。诗一首。 章怀太子的作品>>

韩王元嘉

王,高祖第十一子。少好学,聚书至万卷,皆以古文字参定同异。闺门修整,当世称之。中宗废居房陵,王与越王贞父子谋举兵反正,未发而泄,爲武后所杀。有诗一首。 韩王元嘉的作品>>

越王贞

王,太宗第八子。善骑射,涉文史,有吏干,爲宗室材王。垂拱中,王与韩王元嘉等谋举兵反正,事败,仰药卒。有诗一首。 越王贞的作品>>

李筌

李筌为唐代著名道家学者。号达观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至肃宗时。
早年好神仙之道,据传“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本经,素书朱漆轴,缄以玉匣,题云:‘大魏真君元年(440)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与筌说《阴符》之义”。
唐肃宗时出仕,先为荆南节度副使(或荆南节度判官;一说江陵节度副使),后为邓州刺史(或云仙州刺史)。此后,“竟入名山访道,后不知其所”。
李筌认为天地万物均为阴阳二气所化生。“天圆地方,本乎阴阳。……夫天地不为万物所有,万物因天地而有之。阴阳不为万物所生,万物因阴阳而生之”。但他认为阴阳化生万物也有其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强调人们必须“执天之道”,“奉天而行”,根据阴阳五行的“自然之理”行事。故又谓“阴阳既形,逆之则败,顺之则兴”。但并不认为“自然之理”会自然而然的实现,更不能迷信鬼神的作用,必须依靠与发挥人的作用。他在《太白阴经》中,以战争的胜负为例,强调“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战争的胜负,主要决定于人事。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著作有《〈阴符经〉注疏》三卷,《骊山母传阴符玄义》《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阴经》《中台志》《阃外春秋》《六壬大玉帐歌》各十卷,《孙子注》二卷等。 李筌的作品>>

信安王祎

信安王祎,太宗孙,吴王恪次子,特封嗣江王。开元时,徙封信安。歷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坐事,除衢州刺史。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诗一首。 信安王祎的作品>>

女学士宋氏若华

贝州宋廷芬,之问裔孙也,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曰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若昭文尤高,且悉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贞元中,竝召入宫,帝与侍臣赓和,五人者咸预,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唿学士。伦、荀先卒。自贞元七年,祕禁图籍,诏若华总领。元和末,赠河内郡君。诗一首。 女学士宋氏若华的作品>>

李俨

字仲思,籍陇西,唐朝议大夫兰台侍郎。 李俨的作品>>

岑勋

岑勋,岑仲休五子。与李太白、颜真卿友善,曾撰《多宝塔碑记》,颜真卿书之,会稽徐浩篆额,世称三绝。李白曾在诗作《送岑征君归鸣皋山》、《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将进酒》中提及他,著名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中的“岑夫子”即岑勋。征君即征人,是对不受朝庭征辟的士人的敬称。 岑勋的作品>>

尚宫宋氏若昭

穆宗拜若昭尚宫,嗣若华秩,歷穆敬文三朝,皆唿先生,进封梁国夫人。诗一首。 尚宫宋氏若昭的作品>>

江妃

妃名采苹,莆田人。开元初,高力士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善属文,自比谢女。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所好,戏名梅妃。有诗一篇。 江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