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廷光,号凌槎,清台湾县治(今台南市)人。自幼入塾,光绪九年(1883)举秀才,光绪十三年(1887)补廪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之役,驻守南台之刘永福潜逃,台南城内一片混乱,盗匪群起,城外又为日军所围,许氏与主持团练的生员蔡梦熊、杨鹏抟及英国长老教会牧师宋忠坚(Rev.DuncanFerguson)等人出城请求日军进驻维持秩序。其后,受任总督府事务嘱托,明治三十年(1897)获授佩绅章,旋任台南县参事,协助劝降南部抗日人士林少猫、江定等。历任台南县教育干事、台南天然足会长、台南西区区长、东区区长,大正五年(1916)获授蓝绶褒章。大正十年(1921)至昭和四年(1929)膺任总督府评议会员。大正十二年(1923)六月与辜显荣、林熊徵、李延禧等发起「台湾公益会」,以图对抗台湾文化协会,后又加入「有力者大会」,与由林献堂所组织的「无力者大会」对峙。〖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吴文星《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领导阶层之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92年;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以下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庆飨老典录》、《西篁薤露集》、《南薰集》、《寿星集》、《大雅唱和集》、《台湾时报》等辑录编校。 许廷光的作品>>
梁成楠,入巡抚刘铭传幕下,并在中部统领林朝栋军队担任书记,掌理开山抚番之相关文书,深得刘铭传器重。光绪十二年(1886)负责东势角抚垦事宜,亲自走访各番社,询问民众疾苦,并纳番女为妾,甚得当地住民爱戴。光绪十三年(1887)安抚万社番民,并有意开发卓兰一带,置产台湾。乙未(1895)割台,委署彰化县令;未几,日军至,携妾从刘永福内渡,在台之家产尽失。日治后,再度来台,寓居雾峰林家;曾走访鹿港洪繻,以诗唱和,相谈甚欢。后因在台不得志,郁郁离去,客死于香江。洪繻《寄鹤斋诗话》评云:「钝庵诗法,盖由昌黎入手而上溯杜公,旁及苏、黄也;故健而峭,宗派甚正。」。近人李渔叔认为梁成楠诗,即境抒思,吐词真切,能摒除浮词伪语,有清明亢爽情致。兹以连横《台湾诗荟》收录梁氏六十八首诗为底本,参照洪繻《寄鹤斋诗话》、许铁峰《铁峰诗话》、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等编校。 梁成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