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洪震煊

清浙江临海人,字百里,号杉堂。洪颐煊弟。嘉庆十八年拔贡生,尝入直隶督学幕中。与兄洪颐煊、洪坤煊同治经学,时有三洪之称。曾助阮元修《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兼工诗文。有《夏小正疏义》、《石鼓文考异》、《杉堂诗钞》等。 洪震煊的作品>>

柳宝贻

字谷孙,号冠群,江阴周庄东街人。出身贫寒,嗜书好学,博览群书,同治四年考中第一名秀才,光绪二年以优贡推荐,入京经廷试,任正红旗官学教习,并兼悬壶,名噪一时。后弃仕行医,造福人民。军机大臣翁同和,因惜其才竭力劝留,反为其淡泊名利,志在活人之精神所感动。柳宝贻一生,仁术福人,对贫者免费诊治。名满江浙,著有温热逢源等十二种医书,均为其经验与研究所得,刊行全国。柳氏善诗文书法,曾在周庄创办宗言文社,和读书人相习相吟。 柳宝贻的作品>>

胡光莹

胡光莹,字画溪,宜春人。道光壬辰进士,历官福建粮储道。有《竹泉山房集》。 胡光莹的作品>>

胡健

胡健,字建伟,号勉亭,广东三水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选授直隶无极县。丁艰起复,改补福鼎县,调永定,署闽县及福防同知。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澎湖通判,设社塾,创文石书院,政绩尤多。时澎湖士赴试台湾,多惮风涛。胡氏详请道府「缄题扃试」,两年间澎湖士子入学者六人,澎人誇为盛事。乾隆三十五年(1770)补鹿港同知,在台创立澎瀛书院,为澎湖诸生赴试寓所,士民为之立祀于文石书院。乾隆三十七年(1774)升台湾北路理番同知。纂有《澎湖纪略》十二卷。现存诗作俱见胡建伟《澎湖纪略》、蒋镛《澎湖续编》,共三十四首。诗作与澎湖地区风土密切相关。(江宝钗撰) 胡健的作品>>

胡奉衡

胡奉衡,字平玉,一字平舆,五开人。康熙甲子举人,官黄州教授。有《藏拙窝诗稿》、《山居吟》。 胡奉衡的作品>>

胡友兰

胡友兰,字馨谷,庐陵人。诸生。有《蓼虫集》。 胡友兰的作品>>

洪禧

洪禧,台湾县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恩科,分发山西试用知县。嘉庆十二年(1807)曾参与编修《续修台湾县志》,其中行谊与节孝得之于洪禧等人之见闻者多,其他如卷二之〈奇宠格传〉、〈穆和蔺传〉、〈万钟杰传〉及卷三之〈朱景英传〉等皆出于洪禧手笔。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余美玲撰) 洪禧的作品>>

胡正基

胡正基,字岫青,号巽泉,平湖人。贡生。有《瑶潭诗剩》。 胡正基的作品>>

秋曰觐

秋曰觐,字雁生,浙江山阴人,副贡生。咸丰七年(1857)以噶玛兰通判署淡水厅抚民同知,同年即卸任。十一年(1861)再署。时械斗未息,乃擒其首诛之,并挥数千金,计遣彰化各勇,地方乃安。同治一年(1862)四月,彰化八卦会首戴潮春起事。台湾道孔昭慈于同月九日赴彰化县城剿办,以秋曰觐曾任彰化知县,威武素著,特檄召之以办会党。十五日秋曰觐与北路协副将林德成、守备游绍芳,以及练董林奠国、林日成赴大墩。不料林日成倒戈相向,林奠国退回彰化阿罩雾,官兵势孤,撤入竹围群中,遂被包围。十七日秋曰觐欲突围而出,被敌环攻戕害。事闻赐恤,祀昭忠祠〖参考许雪姬总策划《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1版1刷。〗。事详《淡水厅志》、吴德功《戴案纪略》。  秋曰觐有〈花魂〉(得「幽」字)、〈花气〉(得「清」字)、〈花颜〉(得「妍」字)、〈花影〉(得「移」字)四首诗,系新竹林占梅潜园吟社课题,当时同咏者四十馀人。诗见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吴福助撰) 秋曰觐的作品>>

祖观

祖观,字觉阿,元和人,本姓张,名京度,字莲民。诸生。住通济庵。有《梵隐堂诗存》。 祖观的作品>>

胡纫荪

字谷芳,长洲人,张大镕室。 胡纫荪的作品>>

胡金胜

胡金胜,字东井,号梦香,平湖人。诸生。有《听秋室诗钞》。 胡金胜的作品>>

段驯

段驯,字淑斋,金坛人。知县玉裁女,仁和苏松太道龚丽正室,自珍母。有《绿华吟榭诗草》。 段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