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法乘

法乘,字洞闻,号雪柏,吴江人,本姓李。 法乘的作品>>

林遇春

林遇春,字铁山,平远人。监生,官宛平石港口巡检。有《妙香庵诗存》。 林遇春的作品>>

林大喜

林大喜,生平籍贯不详,人称「林先生」。康熙五十八年(1719)兵马指挥施世榜集流民以开东螺之野,引浊水歧流以溉,工竣而流不通,林先生往见之曰:「闻子愿兴彰邑水利,功德固大,但未得法耳,吾当为公成之。」越日果至,授以方法,施世榜悉如其言,遂通浊水,引以灌田,号「八堡圳」。先生衣冠古朴,谈吐风雅,不求名利,惟以诗酒自娱,日游溪壑间,许多口占,有飘飘欲仙之致,惜无存稿,亦不传于世。方水圳成,施世榜以千金为谢,先生辞弗受,亡何竟去,亦不知其所终。佃民感其德,设林先生庙祀之,在今彰化县二水乡〖参考:(1)周玺纂辑:《彰化县志》,卷8,〈人物〉。(2)许雪姬总策画《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   林大喜存诗一首,见《彰化县志》,连横《台湾诗乘》转引,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林大喜的作品>>

林直

林直,字子隅,侯官人。有《壮怀堂集》。 林直的作品>>

林光辉

林光辉,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林光辉的作品>>

林启泰

林启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台湾县人。〖参考赖子清〈古今台湾诗文社〉,《台湾文献》十卷二期、三期,1959年。〗(施懿琳撰) 林启泰的作品>>

法鉴

法鉴,杭州人。自署西泠比丘尼。 法鉴的作品>>

林大鹏

林大鹏,凤山县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现存诗作仅见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所录〈石塔屿〉一首。(江宝钗撰) 林大鹏的作品>>

林馨兰

林馨兰,字湘沅,又作湘远、湘畹,号六四居士,又号寿星。台南(辜妇妈街)人。少好吟咏,与赖文安、罗秀惠等人同受教于台南举人蔡国琳。光绪十三年(1887)取中生员,后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及二十年甲午(1894)两度参与秋试,不第。乙未割台(1895)后,举家内渡祖籍同安。越两年局势稍定,始返台南设帐授徒。曾先后担任《全台日报》、《台南新报》记者,明治三十三年(1900)移居台北,担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记者,曾以「劳劳生」笔名于该报撰写「意园诗话」专栏。林氏在诗坛颇为活跃,明治三十九年(1906)加入「南社」,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谢汝铨等人共组「瀛社」,大正四年(1915)与张纯甫、林述三、骆香林等人创设「研社」,后改为「星社」。大正六至十一年间(1917~1922)多次参与瀛桃竹联吟会、全台诗社联吟会等活动,并曾为「崇文社」诗文评议员。大正七年(1918)任教于台北市太平公学校,夜则设塾育才,多有裁成。大正十三年(1924)逝世。林氏诗工近体,对律齐整,句多感慨。门人蔡敦辉辑其遗诗为《湘沅吟草》,未及梓行,蔡氏遽逝,其稿遂多散佚。〖参考赖子清〈诗社特辑。星社〉,《台北文物》4卷4期,1956年2月;赖子清〈台南诗文社〉,《台南文化》新6期,1980年1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287;许学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页579;吴毓琪《南社研究》,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9年。〗《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时报》、卢嘉兴〈日据时期为台湾倡设诗社的林湘沅〉等仍存其诗作四百馀首,兹据以辑录编校。(黄文车撰) 林馨兰的作品>>

林慎修

林慎修,字永思,清台湾嘉义人。同治年间(1862~1874)增生,以私塾讲学为业。 林慎修的作品>>

范当世

清江苏南通人,初名铸,字无错,号肯堂。贡生。以古文有声名。光绪时入李鸿章幕府,常相与谈论政事。自负甚高,而终身坎坷。诗多沈郁苍凉之作,为晚清名家。有《范伯子诗文集》。 范当世的作品>>

范谦益

范谦益,安南人。 范谦益的作品>>

林鹏奋

林鹏奋,凤山县茂才。〖参考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艺文〉。〗其他生平不详。(黄美娥撰) 林鹏奋的作品>>

林逢原

林逢原,字瑞香,号廉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凤山县学增生,善诗词。其馀生平不详。 林逢原的作品>>

林绍唐

林绍唐,以候选教谕身份偕施士洁等呈请建立沈葆桢、吴赞诚专祠。 林绍唐的作品>>